對于出生在上世紀七、八十年代的朋友們來說,一把彈弓不知承包了多少童年回憶:“V”字形樹杈系上一根皮筋,皮筋中間有一塊包裹彈丸的皮塊。手拿這樣一只簡單彈弓的孩子,就可以歡快地飛跑在漫天遍野里“打彈弓”。還有些小時愛打彈弓的孩子,也因彈弓與體育結(jié)緣,成為了創(chuàng)造中國參加奧運會新歷史的體育英雄。一把小彈弓,承載多少還提夢。
而放在群眾們喜聞樂見的野史評書小說里,“彈弓”也常成為重量級道具。比如《西游記》里那位戰(zhàn)斗力直追孫悟空的二郎神,殺手锏就是“打彈弓”。“大鬧天宮”時與他殺得天昏地暗的孫悟空,就被他的彈弓“打個蝤踵”。猖狂到家的九頭蟲,也被二郎神的彈弓打掉一個腦袋。
在古代貴公子們的游獵活動里,“彈弓”也是不可少的重要裝備?!度远摹防锏拇扪脙?nèi),就帶著名貴的“水磨角靶彈弓”外出游獵。元朝畫家趙雍的《挾彈游騎圖》上,就刻畫了一位手持彈弓縱馬獵鳥的權(quán)貴形象,公認中國畫歷史上的不朽經(jīng)典。
不過說起古代“彈弓”,很多現(xiàn)代“玩彈弓”的朋友們也會奇怪:古代沒有皮筋橡膠材料,又拿什么做“彈弓”呢?其實,只要看看《挾彈游騎圖》就知道,古代的彈弓,通常都和弓形狀類似。以漢代典籍《說苑》的形容說“彈之狀如弓”。不同的是“彈弓”的弓弦中間有個兜,用來裝彈丸。
而在沒有橡膠材料的古代,制作彈丸也有特殊材料。雖然古代彈弓“狀如弓”,但材料的“講究”還是不同。以《考工記》《天工開物》等典籍記載,古代想造一張弓,就要用到“干、角、膠、筋、絲、漆”六種材料,每一種材料都要從木材、牛角、牛筋、魚腸等材料里取材,不但要精益求精,還要反復煉制。春秋戰(zhàn)國的生產(chǎn)力條件下,想要制造一張良弓,往往需要兩三年的時間。
相比之下,“很像弓”的“彈弓”,制作原理和良弓類似,差別就是沒這么復雜:彈弓的弓身,往往用竹子和木材制作,普通的彈弓用竹子,貴族公子專用的彈弓,往往會從上好木材里取材。比如宋代“很會玩”的宋徽宗,就喜歡用名貴的檀香木造彈弓。另外還有產(chǎn)自南方的“荔枝木”和“貝枝木”,也都用來制作彈弓弓身。至于彈弓所用的彈丸,普通的都是用泥土和石頭來制作,名貴的彈弓,則主要用金銀銅材質(zhì)彈丸,還有貴族用珠寶做彈丸。
最重要的則是弓弦,古代的良弓弓弦,往往都要用蠶絲、牛筋、魚膠等材料反復加工提煉。彈弓弓弦的材料則簡單,一般都是用竹子。比如白居易的詩文里就提到,“會稽竹”是制作弓弦的上好材料,或者也可用竹筍做材料。制作良弓時常用的魚膠,也常用來續(xù)接弓弦。
總的來說,無論選材還是制作,古代的彈弓都要比弓差一個檔次,殺傷力當然也要差很多。不過論起用場來,“彈弓”除了游樂,也是從來不少。普通的彈弓,最初時就是民間農(nóng)民用來驅(qū)趕群鳥保護莊稼的用具,制作精良的彈弓,作戰(zhàn)時也有“偷襲”效果,還常在武俠小說里成為兇悍的“暗器”,放在“神器”云集的《西游記》《封神演義》里也常露臉。而在軍事領(lǐng)域,看似“打不遠”的彈弓,也常有“作戰(zhàn)奇效”。
比如漢朝年間,傳奇英雄班超率領(lǐng)三十六勇士重開西域時,他們就隨身帶著彈弓彈丸,作為殺敵的利器。唐宋年間的城市夜間巡邏里,巡邏者也常帶著彈弓,以《唐六典》記載,只要發(fā)現(xiàn)可疑人士,巡邏者可以向他發(fā)問,只要問三聲不應(yīng),就可以用彈弓向他射擊??胺Q古代版的“巡邏章程”。
甚至古代的鏢師們,也把彈弓當做戰(zhàn)斗神器。武俠小說里的一些場面,放在古代現(xiàn)實打斗里也毫不夸張:清代鏢師們用的彈弓,有的拉力達到了“四力”,甚至有人能一次發(fā)射四五顆彈丸,名曰“連珠彈”。哪怕遇到“大敵圍攻,亦無所慮”。
當然,古人“玩彈弓”最多的場所,還是游樂領(lǐng)域。除了進山打獵外,古代年輕人還喜歡在集市上打彈弓,甚至以“打彈弓”來賭斗。有時彈弓也常用在占卜領(lǐng)域,供一些人卜問吉兇。比如膾炙人口的唐詩里,就有許多“手持黃金丸”“金丸落飛鳥”的描述,彈丸呼嘯的一幕,成了多少古代“二貨青年”們的生活日常。